找到相关内容522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宜存清净之心

    叫做“觉生”。心病还须心药医,所以说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,一念生起就是疾病,不让妄念继续下去就是药。心中如同太虚,空无一物,烦恼能在何处安脚?疾病会从何处生?”接着又说:“邝公的病是由于水火不交,所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戒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235755185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请问明心见性,性要如何见?

    sara-vada-caryoccheda),心行处灭,如人饮水冷暖自知。性亦非断灭,非顽空。   若问性在何处?答:性在作用,当作用之时,有其八处,何谓其八?在眼能见,在耳能闻,在鼻能嗅,在舌能尝,...,是尔屋里法身佛。   如来一代圣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,诸君仁者若问心在何处?汝问我的即是汝心,我答汝即是我心。我若无心,因何解答汝!汝若无心,因何解问我?问我即汝心。从无始劫来,乃至施为运动,一切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64312944.html
  • 百年一梦

        太尉:‘人若死时,归于何处?’      昙颖:‘未知生,焉知死?’      太尉:‘生则我早已知晓。’      昙颖:‘请道一句,生从何来?’         太尉正沉思时,昙颖禅师用手...一切平等,佛教的缘起性空、三法印、业识、因果等的义理能通达明白,则生从何来?死去何处?即不问可知了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00116438.html
  • 忍辱波罗蜜

    著名的隐士,长久以来都过着隐居生活,巴珠就去拜望那位隐士。当他走进那位苦行僧昏暗的洞穴时,闭不出声,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带著一丝讽刺地笑,并窥视洞内。“你是谁?”隐士问道:“你从何处来?你将往何处去?”“我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43416498.html
  • 顶果钦哲仁波切关于魔障的开示

    若遇外力的干扰,则应当探究其来源,追究这些障碍本身是否有其具体的实质,是不是可以用手掌握,或用棒击打。如果是如此,则追究他们安住于何处?源于何处?以及从何因缘生起?以此心意,我们应当诚心持诵莲华生大...

    法王顶果钦哲仁波切开示

    |防魔|降魔|顶果钦哲仁波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21314617422.html
  • 24辩手今少林问禅 唯一女选手出家前在银行17年

    释宏妙,她笑着告诉记者,她是大观音寺的住持,也是此次参加问禅24名辩手中唯一一位女选手。   “这次辩论分为初赛、复赛和决赛,我的初赛辩题是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我的观点是万法归一,而一却没有归处。”...少林寺“2008年机锋辨禅”有三道辩题:其一为,“万法归一,一归何处?” 其二是,宗下有云:“不思而知,落第二头;思而知之,落第三手”。其三是,“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?”方丈释永信则留下玄机,称祝福...

    佚名

    |问禅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7/09284326694.html
  • 千古之谜揭秘!玄奘葬陕西紫阁寺

    千古之谜揭秘!玄奘葬陕西紫阁寺   新明日报 (2003-11-08)  (综合电)唐代高僧玄奘遗骸葬于何处?这个千年之谜近日经海峡两岸学者专家考证,终于有了解答,确定葬于陕西省户县紫阁山上的紫阁寺...究竟密藏何处,成千古之谜。   经历年专家学者考证,得出初步结论,在本次海峡两岸论证会,更明确认定,陕西省户县东南20余公里的草堂镇紫阁山上的紫阁寺,即是玄奘下葬之地。据称,紫阁峰位于终南山海拔2150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1161218.html
  • 佛教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之融合

    视角的时候了。由此二种,使得佛教必须走向回归的道路。   至于如何回归,我的观点是:从何处退出就从何处走回。在北京学者王世襄先生给《中国佛学》学报(第二卷第一期)的一封信中有一句话:“显而易见的如...

    能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53470296.html
  • 心灵的漏洞

    脚下,见一樵夫担了一担柴从山上下来,便上前询问:“樵夫大哥,你可知道这南山上有位得道的高僧居住在何处?何等相貌?” 樵夫略微沉思片刻道:“山上确有位得道的高僧,但不知道到底住在何处。因为他常常四处游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5974988.html
  • 全身心地投入 处处领悟禅机

    师父并没有给他指示禅机心要。有一天,龙潭和尚向师父发问道:“某自到来,不蒙指示心要。”他师父却说:“自汝到来,吾未尝不指示心要。”龙潭问:“何处指示?”师父说:“汝擎茶来,吾为汝接;汝行食来,吾为汝受;汝和南时,吾便低首,何处不指示心要?”龙潭听了师父的开导,低头良久不语。师父说:“见则直下便见,拟思即差。”龙潭在师父逼拶的这一瞬间,不容思量卜度,当下心开意解,悟道见性了,于是他又进一步请教师父:“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0980927.html